张承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政企联动优化人才发展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策协同,挖掘优势存量人才
抚顺市人才队伍现有总量156276人,人才存量比较可观,为发掘存量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近几年,我市为持续完善和优化人才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多次人才政策调研,广泛收集企业和人才的意见、建议,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目前最新的《<深入实施“抚顺英才计划”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抚委发〔2022〕8号),是抚顺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综合性人才政策,明确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奖励、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措施,涉及市委、市政府10余个部门。通过我市人才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各部门的联动,进一步营造了我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人才发展环境。同时,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重点行业及关键领域,通过产教融合方式、评级激励机制、线上线下平台和载体,形成了有序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了我市人才队伍的稳定。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确保政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才及时兑现相关政策待遇,确保政策落地见效。通过政策的杠杆,进一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特别是加大我市现有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营造可持续的人才发展环境。
二、加强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我市依托全市公办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和拔尖人才,建立产教融合协调调度机制,实现“校企对接”,“带徒传技”,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特色化技能人才发展道路。目前,我市的高、中职院校与企业形成普遍的“校企对接”,每年为企业培养大量的人才和技能人才储备;我市获批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站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8个,依托工作站的名师言传身教,带徒传技,培养了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2025年,我们将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模,全市建成“四个基地”,基本形成“1+4+N”职业教育培训新格局,开展补贴性和非补贴培训1万人次以上。一是对接老龄化市场需求,依托抚顺市卫生学校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开展康养护理职业培训,打造省级康养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培训不低于1000人次。二是对接“两钢”用工需求,依托抚顺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辽宁省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开展机械加工等职业培训,打造钢铁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完成培训不低于1000人次。三是对接矿业用工需求,依托抚矿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矿山技术技能等职业培训,打造矿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完成培训不低于7000人次。四是对接化工产业用工需求,依托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市县级基层应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示范单位,与同类专业其他中职院校,开展化工技术技能等职业培训,打造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完成培训不低于1000人次。调动其他中职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各类企业、街道社区等培训力量,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努力打造“1+4+N”职业教育培训新格局。
三、完善评价方式,优化人才激励机制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人才的评选和表彰激励工作。按照省人社厅要求完成“百千万人才工程”“兴辽英才”优秀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人员审核推荐工作,经评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5人,千层次人才147人,万层次人才568人;获“兴辽英才”优秀工程师60人。按照市委人才办要求,组织“抚顺英才”优秀工程师评选,共91人获此荣誉。
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方式,拓宽职称评审新领域,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一是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方式方法。市属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制约,只要符合申报条件,均可申报参加相应层级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时动态调整专家库,吸纳企业专家进入评委会专家库,对评审专家实行择优遴选、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适当放宽民营企业通过比例,对于有重大科技突破、原创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一票决定”,由评委会直接认定相应层级职称;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及其他人才智力密集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工作,自定标准、自主评审、自主发证。我市目前已有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职业技术学院、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工作。二是围绕新职业、新业态开设新的职称评审专业。已先后开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无人机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海洋地质、安防设计与集成、安防产品研发等方面新的评审专业,为产业发展打造人才蓄水池。三是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2024年有107名人才获评专业技术资格。推进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完善技能人才资格等级评定机制。指导企业和技工院校对技能人才进行自主评价,我市8家单位具备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资格。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扩大人才评价范围,综合运用理论考试、网络考核、成果展示、现场实践等创新手段,真正为单位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职称晋升平台。
四、拓宽宣传载体,发挥人才作用
2024年,我市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利用校地人才“双走进”项目、人才“手拉手”平台、拔尖人才会客厅、人才工作“行业创新、区域创优”等项目和载体,大力宣传人才政策,主动对接企业,搭建多层次人才与企业交流平台。邀请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工科高校协作体单位来抚考察调研,举办了第三批校地人才“双走进”签约仪式;推动抚顺石化公司选派2名专家人才挂任高新区中层副职,选派52名技术骨干为园区内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隐患排查,为企业解决各类安全生产问题113项;举办6期拔尖人才“会客厅”,梳理汇集问题建议60余条,促成项目合作20余项。在人才流动方面,我市搭建招聘矩阵,坚持常规招聘和精准对接相结合,线上招聘和线下活动相结合,以“就业‘职’通车”为载体,采取“线上招聘+直播带岗+视频探岗+现场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无形窗口”和“有形窗口”的优势互补,推动就业服务“职”通掌上、“职”通云端、“职”通校园、“职”通身边。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招聘活动,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线上平台功能,加强线下活动的组织策划,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和影响力。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多形式、多渠道拓展引才路径,携手搭建校地共建平台,促进高质量就业。
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
我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优化,为全市科技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市制订了《抚顺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科技政策法规日益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科技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截止2024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已达691家,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达181家。全市省级雏鹰、瞪羚企业累计已达82家。2021年以来,我市企业共提出科技创新需求226项,踊跃申报各类省级科技创新计划,自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专项计划设立以来,我市已有9个企业9个项目获批辽宁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获批项目资金累计达2800万元。2024年抚顺特钢“高品质变形高温合金材料及涡轮盘制备”项目入选辽宁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通过“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计划的实施,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解决了我市企业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提高了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断提高。2021年以来,我市企业共入选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项目12项,获得省级科技计划资金支持803万元。已建成3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另有两家企业入选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培育对象。2023年我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综合排名仅次于沈阳、大连和锦州,列全省第四位。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9亿元,省内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校地合作更加紧密。
下一步,继续优化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等的推荐申报,促进我市更多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扩大产学研融合载体,推动域内产学研联盟提质增效,吸纳更多高等院校、企业加入联盟,邀请“大国工匠”等科技专家为我市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指导,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六、加快人才政策落实,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近几年,我市已经建立了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摸底常态机制,接续开展了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高层次人才流动监测工作。坚持需求征集与对接服务同步并举,组织高层次人才进企业进园区活动,促成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增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季度向社会发布《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参考目录》,动态发布技能人才薪酬价位信息,推动企业兑现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工薪酬待遇,引导技能培训与评价同步提质扩容,不断加大市场和企业急需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与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专)、沈阳工学院等高校签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域内校地合作签订全覆盖。与长春光华学院、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及江苏省徐州市、沈阳铁西产业园、吉林省四平市签订人才供应战略合作协议及人才招聘合作协议,做到人才信息、招聘信息互联互通。
下一步,我市将通过人才政策的落实跟踪及人才需求调查情况,及时收集企业和人才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我市人才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人才政策待遇完全落地,创造可持续的人才发展环境。
感谢您对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抚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1月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