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顺市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顺市推进服务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抚政发〔2017〕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沈抚新城、石化新城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抚顺市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抚顺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0日
抚顺市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扩大消费,提高服务业创新发展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63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改革驱动、市场驱动、开放驱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融合,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实现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重点围绕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城市转型提供强大支撑,更好地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制造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扩大现代服务业增值空间。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推动服务业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以创新引领和支撑服务业加快发展。
坚持产业融合。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互支撑、联动发展。推进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发展旅游、健康、文体、休闲、家政、养老等服务行业,使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有效对接。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传统服务业比较优势更加突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
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化。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
生活性服务业比较优势凸显。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进一步缩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14亿元,年均增长8%;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9亿元;餐饮住宿营业额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9%。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促进内贸流通转型升级
1.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一是推动企业上网。引导中小微企业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产品体验、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培育拓展本土电商平台。做大做强本地资源网络平台,拓展网上抚顺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卓誉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推进大宗工业品东北亚钢铁网交易平台建设。三是加快双创平台建设。推进沈抚新城“乐创空间”双创孵化基地、顺城区“互联网小镇”产业园区、望花区众创基地建设。四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组织有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加快建设“O2O”模式网上商城;加快电子商务与商贸批发和零售行业融合发展,支持大型实体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等流通行业开展网定店取、预约上门服务等业务,促进线上和线下消费能力。五是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落实,以清原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引领,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丰富供给和促销方式。通过创新供给,推动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紧紧围绕消费升级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鼓励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各类促销活动,组织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和餐饮服务企业,以用于户外运动装备、旅游用品、运动器材及方便食品、运动休闲服装等商品为重点,开展系列促销活动,扩大外出休闲消费。利用抚顺多山多水的特点,打造宜观、宜游、宜居、宜乐的精品旅游景观线,提倡绿色休闲山庄游。组织大型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加工企业上山下乡,开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现场观摩采购活动,构建优质农产品进城通道,使绿色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提供高中低档餐饮、住宿、购物、休闲服务,丰富百姓夜晚生活,促进“夜经济”各领域融合发展。提升会展规模和档次,为经济发展搭建展示平台、交流平台。
3.推进传统百货业向大型综合服务体转型。支持单体百货店、购物中心向集餐饮、娱乐、健身、休闲、文化等消费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购物中心转型发展;推动大中型零售企业改革创新经营方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企业由“经营场地”向经营“商品+服务”转变。
4.提升商品市场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向现代化多功能市场转型,向“线上线下”两种交易模式并行转变,以无第二批发环节为核心,建设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利用农产品配送网络资源,加快构建面向沈阳、辐射东北亚的农产品配送中心。
5.加快连锁经营发展。依托本地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特许加盟等方式发展连锁业态,实现跨区域经营;推动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企业连锁化经营,使连锁经营模式从零售领域向生活服务业、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扩展。
6.打造培育“一刻钟便民圈”。积极发展大众餐饮、家政、美容、美发、菜店等多种便民服务业态,加快便利店进社区。同时放大便利店快递、存取款、收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洗照片等功能,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7.积极促进餐饮住宿行业发展。以便民服务为重点,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积极促进大众化市场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建设和发展美食街区和夜市等,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展销展会,开展促销活动。鼓励餐饮住宿业与旅游、文化等相互融合,发展特色服务项目,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引导住宿餐饮行业创新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运用电子商务等平台拓展市场,通过网络团购、微信促销等新型电子支付营销方式,吸引新的消费群体。支持中央厨房、餐饮配送中心扩大服务范围,针对居民社区、机关、学校等开展便民服务。
8.努力提升家居服务业水平。推动家庭服务市场发展,积极引导家庭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便民服务,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促进便民服务网点发展,积极提供家政、美容美发、洗染等生活性服务,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居民和家庭服务资源联网,完善信息服务平台,疏通供需对接渠道。培育家庭服务信息与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络,整合各方信息平台资源,不断提高社区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推动社区服务网点建设,发展月子中心等产后护理机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化。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开展技能培训,支持居民和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化、质量化、标准化发展。
9.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一是坚持网络建设和机制创新相结合。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布局,培育和推动互联网+实体网点+深加工企业的3维结构,实现相对稳固的资源循环利用,扎实推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二是坚持循环发展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通过引进高技术企业,推广行业技术应用,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形成从技术开发、资源回收到资源化利用的循环体系。三是坚持传统回收与现代回收相结合。在现代回收方面,通过建设互联网及手机app回收信息板块、实体回收体系板块、物流支撑板块和创业生产园区板块四大板块,实现再生资源的有效回收和综合利用。在传统回收方面,要改造提升一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使之具有集散、交易、简单分类、加工、储存和信息收集等比较完善的市场功能,达到“五区一中心”的配置功能设置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10.加快商务咨询发展。积极发展资产评估、会计、税务等专业咨询服务。发展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开展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和信息安全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发展检索、分析、数据加工等基础服务,培育知识产权转化、投融资等市场化服务。推进商务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着力提高本土商务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市服务业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委、市民政局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二)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
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行差异化供地政策,根据我市住宅类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控制房地产开发用地供给,严格控制商品住宅新增供地。对住宅类商品房库存积压严重的县区,暂停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将未开发用地转为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用地。
2.推进货币化去库存渠道转换。积极推行棚改安置、采沉区住宅房屋避险搬迁安置货币化,通过团购存量商品住房、直接发放货币补偿、搭建房源信息公共平台帮助棚改居民自主购房和采沉区居民产权调换、异地安置等方式,消化库存商品住房。加大对棚改货币化安置项目的金融支持。推进公租房货币化,给予市场租房的保障对象适当补贴。允许通过收购或长期租赁库存商品房扩充公租房源。
3.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置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制定农民进城购房优惠政策,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房落户,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给予适当补贴、购房折扣或贷款优惠等,保障其子女享有就近接受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4.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构建住房租赁信息政府服务平台,规范管理租赁中介服务,维护租赁双方合法权益。引导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逐步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
5.降低居民购房成本。落实国家出台的居民房地产交易环节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规范银行涉房地产金融服务流程,降低服务收费标准。落实住房公积金差别化贷款政策,合理放宽公积金使用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贷款周期。统筹使用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提高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和提取使用率,推进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民银行抚顺中心支行、市政府金融办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三)加快现代物流发展
1.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围绕现代物流需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努力形成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依托重点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批物流园区。围绕工业产业集群、商贸集聚区、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商贸物流园区,集聚类型互补的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提供商品集散、物流配送、流通加工、检验检测、批发交易、电子商务、商品展示、信息和金融等综合服务,形成辐射全省和东北地区的商贸物流分拨中心。到2020年,全市商贸物流园区达到10个。
2.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物流企业整合发展,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不断完善物流服务、物流枢纽、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大力开展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进物流领域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发展一批专业技术程度高的物流龙头企业,重点推进拥有现代冷链技术设施的物流企业和具备危化品运输资质等特种物流企业建设,全市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到2020年增加至11个。
3.加快建设城市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大型、区域性配送中和末端配送网络,形成与商贸物流园区分拨衔接配套的三级物流节点网络体系。推广应用自动化立体库、智能仓储、自动分拣、信息和电子订货系统,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共同配送能力。积极开展城市统一配送、共同配送业务。到2020年,全市重点商贸物流配送中心达到21个。
4.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建立保障生鲜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供应链系统,推广产地预冷、初加工、高标准冷藏保鲜、冷冻车、冷库等现代冷链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企业建设肉类、水产品、果蔬冷库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和全程监控、追溯与查验系统,更新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提高肉类、水产品、果蔬和药品冷链流通率。全市重点冷链物流企业到2020年增加至7个。
(市服务业委牵头,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四)创新金融业发展
1.创新金融产业。一是加快建设金融集聚区。建设沈抚新城产业金融集聚区,面向沈阳经济区,围绕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化工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和发展产融型企业集团。重点推进沈抚新城海油金融大厦、抚顺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顺城区新华金融商贸集聚区。围绕传统金融服务业,尽快提高金融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新产品。二是大力支持金融物流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沈抚新城、东洲区、望花区金融物流园区建设。
2.积极发展产业金融机构。一是支持优势产业中骨干企业创建产业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独立或与专业金融资本合作,创建财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二是推动地方商业银行快速发展。抚顺银行2017年一季度前在丹东、沈阳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推进农信社系统改革,2017年,抚顺县联社、新宾县联社、顺城区联社完成股份制改造任务。三是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建立和发展适应我市“三农”特点的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3. 创新金融产品。一是积极促进金融创新。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要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推动总部新产品、新工具优先在抚顺市场探索、应用和推广,系统内的各项试点要积极在抚顺实施。二是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工具的综合应用。各类金融机构要构建更加专业化、多样化的融资模式。三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健康发展。积极落实国家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选择部分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进行重点建设,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构建基础设施良好、公信力强、风控规范的互联网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4.推动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发展。鼓励和推动各类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发展,向下延伸服务网点。支持、引导开展动产、知识产权、股权、林权、保函等质押融资业务。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服务于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创新金融市场。一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重点推进我市中小型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二是大力发展其他要素市场。优先推进技术产权市场建设,构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6.创新金融服务。一是组织实施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部门要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在新抚新城和高新区创建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服务延伸。鼓励和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小微金融专营机构。三是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到2020年末全市小额贷款资本金额达到10亿元。四是积极发展融资担保行业。到2020年末全市融资担保行业放大倍数达到3倍。
7.创新金融生态。一是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继续推进清原金融生态示范县建设,并逐步向新宾县、抚顺县推广。三是建立稳定的金融风险处置协作机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帮助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资产。
(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抚顺中心支行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五)大力发展旅游业
1.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国有旅游景区转制改革步伐,组建旅游产业发展集团,强化旅游资源统筹整合开发利用。引导旅游企业加强资本运营,创新经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跨界兼并重组,培育一批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旅游业领军企业。
2.实现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旅游产业从“国民经济的边缘产业”向“牵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转变,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综合型”的转变,旅游市场从“客源地”向“目的地”的转变,旅游发展环境从“政策优惠”向“全面优化”的转变,旅游发展模式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及“全域旅游城市”的转变。
3.在旅游业发展质量实现提升。一是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培育特色旅游品牌。积极发挥冰雪、森林、湿地、民俗、工业等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突出抚顺特色的避暑养生、文化旅游、冰雪温泉、乡村旅游、购物旅游、自驾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产品。三是品牌旅游高地。培育高A级精品旅游景区、综合休闲度假区、特色旅游小镇,加强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购物休闲街区建设,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内影响力的品牌旅游高地。四是旅游产品开发、运营管理、宣传营销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五是旅游产业规模壮大、效益提高、机制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六是旅游带动就业、惠及民生、优化环境、保护生态和传承文化的作用更加显著,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市旅游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服务业委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提升品质壮大实力。积极组织我市特色文化品牌参加国家、省文化产业展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适时将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和园区推荐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落实国家、省对发展文化企业好的政策,壮大一批文化骨干企业。
2.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业。发挥我市煤精、琥珀、满族剪纸、根雕特艺、等艺术品资源和产业优势,健全工艺美术品产业链,促进文化交易市场的发展。重点支持抚顺合璧斋煤雕有限公司、抚顺市昇蕴艺术品有限公司。
3.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产业。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重点支持热高乐园梦幻世界项目建设,积极为其向国家、省争取文化产业扶持资金。
(市文化广电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配合)
(七)发展体育产业
1.发展重点体育产业。一是壮大体育旅游业。以抚顺特有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体育发展的政策和环境。整合资源,做好现有旅游品品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不断强化体育项目与旅游项目的关联度,注重景区开发的综合性建设,以体育项目提高景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开发具有抚顺特色的、品质上乘的体育旅游优质产品。二是完善休闲健身业。依据《抚顺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着力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继续引导健娱乐等健身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各类休闲健身俱乐部。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各类经营性专项体育健身场所。重点发展冰雪和户外运动项目。不断拓展体育健身休闲途径,引导市民休闲健身消费的不断升级。三是做强体育竞赛表演业。重点打造山地自行车冠军赛、三块石登山活动等品牌赛事活动。吸引1—2家大型体育俱乐部落户抚顺。推动体育赛事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构建赛事举办方、赞助商共同运作的商业模式。四是扩大体育彩票业。抚顺体育彩票事业蓬勃发展,不断挖掘体育彩票文化内涵,提高体育彩票影响力,突出彩票公益性,大力拓展体育彩票的销售渠道。
2. 加快群众体育建设。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城市社区打造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低收费或免费开放率达到80%以上。
(市体育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配合)
(八)加快发展科技产业
1.加快科技服务业成果转化。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建立职称评聘分类考核机制;承担市内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团队和科技人员,可在课题经费中获得科研劳务收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本市设立技术转移(分支)机构。设立抚顺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设立抚顺市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
2.强化研发创新载体建设。支持本市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支持本市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许可、作价入股、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开拓创新产品市场。实施政府采购首购政策,通过订购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本市创新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3.加快提升创业孵化能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打造模式新颖、机制灵活的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我市孵化器建设新突破。
4.搭建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促进技术成果交易。培育扶持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市科技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政府金融办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九)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界融合
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产品开发、集成实施和运行维护的信息服务能力,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化进程;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产品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大力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通过信息技术为金融、交通、教育、医疗、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市教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局、市农委、市服务业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委、市政府金融办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十)积极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
1.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增加服务供给,推动多元化办医格局。规范发展健康体检、保健康复、心理健康、母婴照料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吸引外来高端体检和医疗群体。
2.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开展便捷服务和定制服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为有一定行动能力的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服务。
3.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顾向精神慰藉、心理支持、营养配餐、康复护理等领域延伸。
4.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完善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办好政府兜底的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重点为“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抚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重度残疾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
(市卫生计生委、市民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服务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十一)支持发展教育培训产业
1.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服务。加快成立新型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建立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机制,促进高等院校开设社区教育课程。开展对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职业农民、退役军人以及去产能淘汰企业转岗职工的职业培训。
2.鼓励多种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和技术培训机构、企业承担教育培训任务,提供实习、实训条件,积极开展公益性培训服务。
(市教育局牵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配合)
(十二)提高邮政业发展水平
1.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点布局。在全市范围内建成布局合理、疏密得当、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邮政基础设施体系,为邮政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传统邮政服务网点进行转型改造,积极推进邮政服务网点进社区、商务中心等。保障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严格贯彻落实《邮政普遍服务》标准,逐步缩小或消除城市与农村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在享受邮政普遍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在全市范围内更好地推动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
2.提升快递业务水平。加快快递服务技术创新升级。加强快递服务与制造业、电子商务、商贸等相关产业在更高层次合作,鼓励企业开展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机械化装卸、冷链快递等技术装备应用,降低交易成本,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邮政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积极引导快递企业拓展新兴业务领域,通过专业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强化快递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我市快递企业改善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拓宽快递服务网络,推进快递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和快递下乡工作。扶持和鼓励快递企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推进快递“三进一下”工程,有效解决快递终端投递问题。2020年前,力争建成覆盖城乡、高效运行的全市邮政业服务体系。
(市邮政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配合)
三、推进措施
适应服务业发展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政策落实机制,推动规划有效实施,确保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体系
充分利用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作用,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联动,围绕全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目标,做好本地区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分析评估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对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抓好落实。要适时开展阶段评估,全面分析评估本方案实施效果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准确判断服务业发展走势。
(三)加强统计工作,健全指标体系
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网络,建立部门联动、基层核实的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季度更新维护机制,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加大督导力度,完善考核机制
将服务业重要指标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以及市直各有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加大服务业考核指标权重,做好服务业发展目标的落实、督查与考核,确保任务落实、责任到位、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