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抚顺市推进县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抚顺市推进县区服务业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抚政办发〔2018〕4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抚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抚顺市推进县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5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抚顺市推进县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了进一步加快县区经济发展,全面落实《辽宁省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辽委办发〔2017〕59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配套措施的通知》(辽政办〔2017〕59号)中关于推进县域服务业发展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实现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县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总值的比重三年提高3个百分点。
开展县区服务业“五个一”建设工程。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县区服务业载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每个县区培育成1家以上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业集聚区;商贸流通业实现提档升级,每个县区引进1家以上百货商场或知名品牌连锁超市;住宿餐饮业更加便捷,每个县区建成1家以上三星级以上或连锁快捷酒店;乡村旅游深度发展,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健康养老基础设施更加齐备,每个县区组建1家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机构。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立足不同要素条件和资源优势,全力推动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把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产城融合、推动全市服务业发展,加快县区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重点建设抚顺(新抚)中央商贸集聚区(CBD)、抚顺(顺城)金融商贸集聚区等8个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68亿元。每个县区至少有1个集聚区规模超过10亿元。
抚顺(新抚)中央商贸集聚区(CBD)。打造一批高端商务及现代都市商业,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亿元,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5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70亿元。
抚顺(顺城)金融商贸集聚区。积极壮大顺城区商圈,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互联网+”普惠金融等业态,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2亿元,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5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
抚顺(望花)商贸流通集聚区。持续壮大区域商贸流通业,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1亿元,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5亿元。
东洲商贸集聚区。进一步做大东洲新玛特,丰富完善现代商业业态,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
抚顺经济开发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大商新玛特、同城广场等现有骨干企业,规划建设海油集团金融大厦,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亿元。
清河商贸集聚区。依托清原县现有沙河子满族民俗村寨、红河大峡谷漂流景区等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全域全季、乡村生态、民俗风情、激情漂流、丛林穿越、度假养生旅游名乡。到 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亿元;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1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3亿元。
新宾县兴京商贸集聚区。依托“遥远的赫图阿拉城”、清永陵等特色民族景区,重点打造中华满族第一镇。到 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9亿元;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9亿;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亿元。
抚顺县旅游综合集聚区。依托“神奇的天女山”、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温泉度假、中医药养生、民俗文化等产业。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亿元;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亿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县区政府)
(二)加快金融业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强银行与企业对接。加快沈抚新城产业金融集聚区建设,提升新华金融商贸集聚区服务功能,在新抚区打造金融创新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佳化化学等企业IPO,重点培育中油天宝、抚顺加氢炼化等企业新三板挂牌,重点扶持欧柏丽、三友农业科技、同益蜡业、热高乐园等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
稳步发展农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增强金融对县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推进信用村建设,优化助农金融服务。加大三农贷款的精准投放力度,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拓宽支农服务领域,提升支农服务水平,为县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建信用村、评定信用户,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升助农金融服务能力,提高贷款投放效率,实现小额贷款短时间内投放,缓解农民贷款难。丰富抵押担保方式,引入保险公司、担保公司,降低信贷风险,推进贷款投放,切实将普惠金融惠及千家万户。
大力发展“惠农贷”项目。充分发挥资金、网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广大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更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全面提升服务“三农”的专业化水平,助推县区经济发展,激发广大农户创业的信心,推进县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探索出一条服务“三农”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力争实现年内新增农户贷款2亿元,三年内10亿元的目标,涉农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积极发展村镇银行。村镇银行计划引入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以缓释风险,针对涉农、商圈等领域探索合作模式及研发创新产品等,重点研究消费领域,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的业务品种。
积极推进“三农”抵押贷款业务,做大存贷款规模,为县区涉农、小微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加强村镇银行规范化服务,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严格防范各项风险的发生,确保村镇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农委、人民银行抚顺市中心支行、抚顺银监分局,各县区政府)
(三)积极发展信息服务,壮大农村电子商务。
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强化应用普及,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渗透融合能力。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子商务产业融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跨境电子商务提升、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等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双向流通体系,拓宽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培育东北亚钢铁网、中国琥珀网、大商网上商城、东北亚木业交易网等一批优秀电子商务平台、特色电子商务平台等本土品牌。
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和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实现优势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通过与联通、邮政、供销社等合作,加快建设村级电商网点,带动创业就业,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发挥积极的作用。
加强运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引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和支持抚顺县北研绿色食材电子商务中心、大健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富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宾兴京惠农商城、启运商城等发展电商平台应用互联网开展经营。到2020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20亿元,比2017年翻一番。电子商务县区公共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达到100%。争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3个。重点培育3个抚顺特色产品本土电商平台。进一步推进县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电商企业向乡镇农村延伸,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到2020年,每个县建成1个电子商务县区运营中心、10家县区农产品终端销售网点。(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
(四)加快发展物流产业。
进一步扩大物流业总体规模,物流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8%以上,2020年达110亿元左右,占第三产增加值的15%以上。物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以大石化物流和大材料物流为龙头,农产品、商贸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等为重点,其他专业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形成一批在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服务企业。物流集聚化程度持续强化。2018年重点建设顺城国际物流商贸城、望花大材料产业物流园区,2019年建设东洲石化物流园区、新抚榆林物流园、东北商贸城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中心、亿丰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园区(中心、基地)。加快建设城市配送中心,到2020年全市重点商贸物流配送中心达到20个以上。
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把新、改建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物流中心。在服务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建设行业物流中心;在县城周边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各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便捷迅速的物流运营网络。规范快递业发展,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制造业、仓储物流融合,协同发展,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农副产品快递配送服务网。加大邮政系统“村邮站”便民服务类业务布设和叠加力度,扩大“邮乐购”电商驿站覆盖面,到2020年,各县区行政村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
(五)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以建设“中国旅游名城”为目标,以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为突破口,以推动旅游与各产业大融合为手段,重点发展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健康养生、旅游+养老、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冰雪等8大产业,2020年底,旅游接待人次突破4775万,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00亿元。重点推进沈抚新城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旅游强县步伐,到2020年,创建2个以上国家4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突出打造一个重点旅游景区。积极实施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推动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每个县至少创建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30家精品农家乐。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放大生态优势,做大旅游产业。着力开发抚顺县三块石温泉旅游区,示范带动乡村温泉旅游开发,推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立足绿色、生态资源,指导三县发展旅游型县域经济,做大旅游、做精城镇、做美生态、做活市场,做强旅游经济。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全力打造旗袍之都、冰雪之都品牌,充分发挥民族特色和景区优势,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区,让特色旅游成为乡村经济增长新亮点。突出做好老景区提升改造、新景区开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休闲型、生态宜居型美丽乡村建设。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致力于打造乡村旅游产品预订、乡村旅游服务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营销与服务平台。开发一大批体验性强、文化自然要素丰富的特色旅游产品。充分结合我市自身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进行精准营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出特色鲜明、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融合产业发展,塑造跨地域、无边界、无障碍的大旅游,形成产业、地域、时间有机融合的“旅游+”大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县区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能。以旅游+互联网、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健康养生、旅游+养老、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冰雪,融合产业发展,融合产业规划,实现协同并进大旅游发展格局,因地制宜挖掘不同县区旅游特色,讲好本地故事,提高旅游魅力,提升县区旅游市场竞争力。
打造县区旅游节庆活动品牌,重点打造新宾县国际旗袍交流节、满族后裔祭祖、冬捕节,清原县红河谷漂流节、红叶节,抚顺县三块石登山节、天女木兰节,沈抚新城冰雪温泉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繁荣县区旅游市场。(牵头单位:市旅游委,各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农委、市文化广电局)
(六)积极发展科技和信息服务。
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研发、工业设计、技术转化、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网络信息等服务。到2020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40亿元,年增长15%;软件业收入10亿元,增长25%。三县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科技特派团。组建食用菌、中草药、特色蔬菜、特种花卉、特色果树、生态柞蚕、优质粮食、生态农业旅游等专家服务团。建设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基地,打造农业新技术转化平台。推进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产技创联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促进科技资源集聚和共享。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计划。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用得着、留着住”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每年培养40名农民大学生。加快创建一批“星创天地”。每年创建2家以上省级“星创天地”。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园区(基地)光纤接入,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4G网络全面覆盖农村。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委、市通信管理办公室;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
(七)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
到2020年底,全市各城区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内,其中,住宅类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12-18个月以内。编制住宅建设用地供应三年滚动计划,强化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管理,保证住宅用地供应平稳有序,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制度。
对县区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原则,实施差异化用地政策,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积极推行棚改安置和公租房保障货币化,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置业。
将县区房地产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医养结合有机衔接,有序引导农民工和农民进县城购房居住,并适当给予购房优惠补贴,消化商品房存量。库存较高的县,要从土地供应、新开工、施工、预售四个环节加大管控力度,库存严重的县,要暂停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严控商品房增量。(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八)加快培育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加强规划引领,按照因地制宜、一镇一策、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的原则,组织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编制建设规划。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开展向上争取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扶持政策,加强吸引社会资本和优秀人才集中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组织各县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建设成果,宣传特色产业,宣传特色资源,扩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特色小镇三年计划:到2020年初步形成产业、宜居、文化、设施服务和体制机制健全的全方位小镇体系。7个市级特色小镇力争1个小镇进入国家级特色小镇行列,确保3个小镇进入省级特色小镇行列;10个县(区)级特色小镇要确保3个小镇进入市级特色小镇行列。特色小镇三年完成投资242亿元,实现产值211亿元。其中,2018年完成投资57亿元,实现产值27亿元;2019年完成投资90亿元,实现产值62亿元;2020年完成投资96亿元,实现产值122亿元。
特色小城镇三年计划:到2020年力争有1个乡镇列为国家级特色小城镇,有1个乡镇列为省级特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2018年完成特色小城镇规划编制、明晰各个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定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确立企业投资主体,特色小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10%。2019年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特色小城镇初具形象,产业初具规模,特色小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50%。2020年特色小城镇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特色产业相对稳定,且主导地位日益凸显,特色小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95%。(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旅游委等部门)
三、保障措施
(一)将县区服务业企业用地纳入供地计划,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鼓励贫困县拓展多渠道用地,争取使用增减挂钩指标。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兴办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应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手续,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转让。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证非营利性机构用地。(牵头单位:市国土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二)优先推荐县区服务业项目使用国家和省服务业相关产业基金。(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三)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培训资源,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精准扶贫等专业知识培训。争取每年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000人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展主题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旅行社、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企业、零售企业、软件企业等在县区设立法人分支机构,积极引进省级、国家级展会。(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五)大力扶持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通过制定文件、培训学习,指导乡镇提高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能力,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做好服务,开展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等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建立健全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检查、指导。(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