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为加快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省近日出台《关于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达到2750户,其中营业收入十亿元以上企业120户、百亿元以上企业5户,消费品工业规模加速迈向万亿级,跻身全国消费品工业大省梯队;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至65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培育建设主营业务收入十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集聚区34个,省级消费品工业“三品”优质县10个,消费品工业特色镇10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消费品品牌100个。
《指导意见》明确了消费品工业的三个发展方向,即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促进资源型产业链向后延伸、培育发展新兴消费品产业。同时,强调要完成六项重点任务。
突出重点区域,抓产业集聚。以构建“一圈一带两区”为基本框架,优化消费品工业布局,建设沈阳高端现代消费品经济圈、沿海特色时尚药食纺经济带、辽西优质农副产品供应集聚区、辽东绿色有机食品精深加工集聚区。依托稻米、玉米资源和港口优势,打造大米、玉米、大豆深加工三大核心产业链,到2025年粮油加工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850亿元,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2300亿元。巩固白羽肉鸡、生猪、良种奶牛等优势产业地位,到2025年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050亿元,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依托大连、抚顺、丹东、营口等地产业基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到2025年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达到235亿元,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突出经营主体,抓梯度培育。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围绕消费品工业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以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为重点,引导服务机构开展“一起益企”服务活动。
突出消费升级,抓品牌创意。在食品、纺织、服装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体现辽宁元素的“潮品”品牌。巩固提升“丹东满药之都”“阜新世界玛瑙之都”“兴城中国泳装名城”等区域品牌影响力,挖掘和争取新的区域品牌命名。
突出市场建设,抓渠道拓展。开展省内市场对接活动,扩大本地产品消费。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持续深化省际合作,促进“辽品出辽”。举办辽宁纺织服装展等“优供给促升级”活动。在食品、家具等优势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建设海外仓。
突出新发展理念,抓绿转智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消费品细分行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推动绿色化发展,在造纸行业重点推广应用低能耗蒸煮等技术装备,优化废纸处理工艺和装备。在纺织行业推广生态环保助剂等先进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突出模式创新,抓产业融合。鼓励企业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稳定协作关系。依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及冰雪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应市场的消费类产品。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企业建立客户体验中心、在线设计中心等,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增强用户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