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市委作出部署,强调要聚焦全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积极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思路,探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子,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有效衔接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1月2日,记者在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电商小镇内见到了冰天雪地里的“热经济”。每天7000余单的冻梨、蚕蛹等订单通过“云翅膀”飞往全国各地。农闲变农忙,每天在此从事打包装箱的村民要从天亮一直忙碌到天黑。
去年以来,清原南口前镇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组建了农民电商产业联合党委。农民电商产业联合党委充分发挥优势,深入发掘镇域内中药材、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构建党群共同致富项目实践基地,以“党委+合作社+电商”的模式,实现“田间到直播间、线下到线上”有效衔接。周边200余户村民利用电商销售平台推介特色农产品30余种,达成订单500余单,每户增加收入2万元,带动当地村民就业65人。
特色农业 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这段时间,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大堡村绿野山野菜合作社一派繁忙的景象。近20名村民正在这里挑菜、收菜。“这阵子刺嫩芽供不应求,明天岫岩就有3份订货。”大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翟淑华正准备订单时,又接到抚顺回头客的电话。她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有刺嫩芽、猴腿、大叶芹等山野菜。其中,猴腿每年产量达2000多公斤,刺嫩芽以盆栽等方式出售,现在一盆零售价为180元,年产值达三四十万元,大叶芹上市后预计每公斤能卖到60元。到这里打工的村民每天能赚上140至150元。
同样忙碌的还有东洲区哈达上年果品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岩华。近来,不仅采摘草莓的人员络绎不绝,外卖订单也是接连不断,史岩华和果农们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据了解,就在前不久,在第20届中国草莓文化旅游节精品草莓品鉴会中,哈达上年果品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红颜”“京效小白”两个品种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银奖。这份荣誉,不仅将抚顺特色农产品展现给全国农业专家和草莓种植爱好者,还拓宽了哈达镇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兴旺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做优做强农业产业,方能促使农民真正实现增收、致富。今年,我市将立足辽东绿色经济区,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牢牢把握我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先行地的目标定位,加快现代农业绿色生产基地、绿色食品企业、绿色特色产业建设,启动抚顺县石文镇寒富苹果、新宾北四平乡细辛、新宾苇子峪镇香菇、清原英额门镇龙胆、抚顺县后安镇黑木耳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申报。鼓励符合条件的乡镇、村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农业产业强镇。
此外,开展现代种业、优质粮食生产、生态畜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组织清原申报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统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力争全年一产业增加值、农民收入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