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的通知》,抚顺西露天矿坑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其中。
抚顺西露天矿坑生态修复项目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上游抚顺段)主要以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和浑河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为重点,通过上游抚顺段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逐渐修复闭坑后矿坑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大伙房水库重要饮用水源地上游的矿山地质环境,保障矿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安全,为构建“东北森林带”生态屏障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大格局建设奠定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
昔日裸露的排土场,如今绿树成荫。站在抚矿集团西露天矿观景台极目远眺,由采转治后的“大坑”被大片的绿色植被和花海覆盖,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目前,该项目生态环境修复面积已达到432.75公顷,“老矿坑”蜕变成新风景。
“回填覆土”是保证边坡稳定的重要措施。在回填作业区,一辆辆电机车来来往往,推土机、铲车忙个不停。电铁线路将回填物料由东露天矿运输至西露天矿矿坑实施回填覆土。物料以东露天矿绿色泥岩为主,另有少量的油母页岩贫矿、油母页岩废渣和煤研石等,通过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对土壤进行育肥,不仅解决了矿坑内土壤贫瘠,后期绿化时苗木成活率低的问题,更合理消纳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渣土,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化运用。回填后,西露天矿又在平整后的土地上铺了近1米厚的土壤,进行复绿,栽植了40多个树种、390多万株树木,构建起乔、灌、草一体化的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治理的效果卓有成效。
“绿色蝶变”的效应不仅在环境方面体现,也在地方经济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抚矿集团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抚顺煤矿博物馆现已成为旅游打卡地,参观者络绎不绝。通过对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为矿坑整合利用奠定了基础,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刘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