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传媒网讯(记者 盖小雷)寒假已经结束,抚顺市各中小学迎来开学季,春季天气多变、乍暖还寒,是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高发季节。那么,感染这些传染病后会出现哪些症状?预防措施有哪些?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抚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孙雯雯。
“春季是手足口病、腮腺炎、风疹、诺如病毒、流感等常见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上返校师生短时间内大量聚集,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孙雯雯表示,虽然春节前各地经历了一轮大规模新冠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孩子还“阴着”,他们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较低,因此要积极预防新冠病毒传播,也要积极预防多种春季高发传染病。不过,大家也无需过度紧张,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孙雯雯介绍,流感一般急性起病,前期有乏力症状,很快出现高热、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可伴或不伴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干咳、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流感全身症状更明显而普通感冒主要为上呼吸道症状。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的急性肠道病毒,传染性极强,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场所引发疫情。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高发期。症状以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为主。通常患者呕吐症状会比较严重,出现吃什么吐什么,食欲大大下降,食量减少的情况。
流行性腮腺炎好发年龄为5岁至15岁,冬春季节常见。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还有一部分患儿会伴发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吸入传播,一般接触患者2至3周发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一般5至7月是发病高峰。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传染病流行,一方面是接种相应的疫苗,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特别是手部卫生,这对预防经呼吸道和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孙雯雯说,平时家长要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督促孩子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减少去外面就餐,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室等室内环境的通风,以降低师生感染风险;要加强对环境的清洁,定期消毒,环境清洁,病原体就减少了;要保持环境干燥,干燥的环境会让一些病原体失去生长的条件,进而减少通过环境的传播。